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我司系統深入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努力做好非遺傳承工作,弘揚其時代價值,展現其時代風采,推動非遺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
為了讓非遺“活”起來、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3月4日上午,我司與蘇州國裕外語學校的百余師生共同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傳承教育實踐活動。
活動伊始,我司總經理、市級非遺傳承人孫小青為學生們介紹了香山幫的歷史現狀,以及五大作及其工具特征。大家興趣盎然,圍著孫老師問詢非遺的傳承故事。
孫總介紹,鼎盛時期的“香山幫”工匠多達五千人,但80年代后期以來,只剩老一輩的本土工匠仍在從事園林古建營造修繕工作,而年輕人很少愿意從事一線工作,加上傳統匠人收入偏低等原因,出現了后繼乏人的困難局面,非遺瑰寶“香山幫傳統建筑營造技藝”面臨著失傳危機。而在和孩子們的互動交流中我們感受到,“10后”是能將非遺文化傳承發揚光大的一代人。
為了讓孩子們真正學到、用到、體驗到香山幫傳統建筑營造技藝,我司在實訓基地開展了一系列的實操活動:刨木花,拆解、拼接榫卯結構的窗花、斗拱,將鵝卵石嵌入泥沙中進行花街鋪地……這些實操活動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還激發了他們的創造性。
豐富有趣的教育實踐活動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但留給我們的非遺傳承任務還一直在進行。歷經千百年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生命力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不斷地創新以適應不同時代的社會需求。如今,信息化、智能化時代的到來重塑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斷變化,若非遺傳承不創新,必然會與時代脫軌,最終走向沒落。如何讓非遺更緊密地連接現代生活,是我們當代非遺傳承人必須思考的問題。
圖文:蘇州香山古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蘇州國裕外語學校